天堂在左 紐約在右
紐約,像一個光怪陸離的博物館,最現代與最古老的、最文明與最愚昧的、最高尚與最醜惡的、最繁華與最荒涼的、最富有與最貧困的,最時髦與最守舊的……一切現代物質與精神的産物,都在這裏肆意展示它們極端的形態。在紐約,需要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訓練你的適應性,培養你的包容度。它的美和醜,它的豐富和單調,它過分張揚的自由和過分警覺的謹慎。什麽都像,又什麽都不像;什麽都是,又什麽都不是。所有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榮辱興衰,都在同一個時間空間裏百態俱陳、百味兼備。也許,這就是紐約。
紐約也是一座音樂之都,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著名電台主持人AlanFreed將黑人R&B音樂介紹給了年輕的白人聽衆,同時也是他給這種新興的黑人音樂起名叫做“RockAndRoll”。在這之後的五十年間産生了無數的音樂天才,從五十年代的黑人DOO-WOP組合,六十年代格林威治村的民謠運動,到七十年代的Punk搖滾和八十年代的說唱以及Hip-Hop,一直到九十年代獨立樂隊,紐約一直是現代流行音樂潮流的開創者和引導者。
和紐約有著緊密關系的TheVelvetUnderground在波譜藝術家AndyWarhol指導之下,影響了七十年代紐約的Punk和新浪潮音樂,位于東村的CBGB成爲了音樂聖地,NewYorkDolls,PattiSmith、Television、TalkingHeads、TheBlonde、Ramones都誕生在這個狹小的地下俱樂部裏。與此同時在曼哈頓最爲火熱的俱樂部Studio45,人們隨著Disco的節奏狂舞。1977年,在布魯克林區拍攝的影片《SaturdayNightFever》上映之後,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Disco熱潮。不久,在紐約市最北端的一區布朗克斯,一個叫做JosephSaddler的黑人,在他的家裏開始用兩台唱機開始嘗試將他喜歡的唱片以及簡單的唱機噪音采樣或是“Scratching”混合在一起,並且加上快速的俚語,形成了一種新的音樂風格“Rap”,之後又發展成爲Hip-Hop,並産生了BeastieBoys,Run-Dmc,PublicEnemy以及後來的Wu-TangClan等一大批說唱音樂家。就在Rap誕生的同時,“NewWave”在大量的吉他噪音的使用之下發展成爲了“NoWave”,其中最爲著名的紐約噪音制造者SonicYouth,並且一直影響到九十年代的IndieBand。
格林威治村的演變
1.早在1917年,達達主義畫家MarcelDuchamp和狂人作家JohnReed在一次縱酒狂歡之後,將格林威治村的華盛頓廣場公園命名爲“新波西米亞的獨立新城市”(thenewandseperatecityofthenewBohemia),從此,這一帶便開始因此而吸引大批波西米亞作家、藝術家和音樂家。亨利·詹姆斯、艾倫·波、尤金·奧尼爾都在這裏寫下他們的名著;先後演《教父》的影壇實力派明星羅伯特·德尼羅和艾爾·帕西諾也都是在這裏的小劇場臥薪嘗膽,初試啼聲。在社會思想上,格林威治村也無時不反映著美國社會的發展變革。從上個世紀的婦女爭取選舉權,到本世紀六十年代的反戰,七十年代的性解放運動,婦女解放運動,同性戀爭取權益運動,格林威治村都是波濤洶湧。五十年前垮掉一代的作家JackKerouac和AllenGinsberg等經常出沒在這一帶的咖啡館和酒吧裏,白天的公園裏聚集了民謠歌手和抗議歌手們,年輕的BobDylan就在其中,JimiHendrix、Bruce、Springsteen等人的演藝生涯都是在這裏開始。1961年12月,BobDylan在朋友家的地板上睡了幾年之後,終于搬進了他在紐約的第一個住所,當時的女友SuzeRotolo也和他住在一起,他們兩人相互依偎走在雪後的紐約第四街的照片,被用做了1963年BobDylan的專輯《Freewheelin'BobDylan》的封面。
2.六十年代早期,美國夢想的戰後版本充滿了城市格局棋盤化、郊區生活標准化的熱情,紐約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破壞、改造與重建,作爲一慣放蕩不羁的波西米亞區,曼哈頓下層的格林威治村卻仍保留著曲折街道與不規則街區。低廉的房租和地理上的離散性吸引著第一代後現代藝術家,他們信奉言論自由、性愛自由、激進主義、社會主義以及特立獨行。正是在這個波西米亞異托邦,大批的熱愛藝術的人因陋就簡但是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以先鋒派表演爲中心的大量藝術現象空前繁榮,他們將文化藝術和日常生活融爲一體,工作和娛樂界限模糊,你很難分清誰是參與者誰又是觀察者。他們懷著狂熱的激情相信,他們的目標不是被動的反映置身其中的社會,而是試圖通過創造一種新的文化來改變它,比如以波西米亞價值觀念通俗化先前的精英藝術,格林威治村也因此成爲一個與城市其他部分大異其趣的島嶼。
3.作爲五六十年代自我覺醒的預告,卻充滿了絕望的一代人最難能可貴的熱情。最早在格林威治的東村瞬間作爲一種帶著淚痕的生動事實被保存下來。那種生命力,由于個人及文化局限性的阻礙,愚蠢但又高尚地把自己抛進了藥物、酒精、暴力、以及痙攣的性欲中。複雜、壞脾氣,但充滿熱情,帶有一種原始衝動和自我意識,令人感到深不可測;音樂、繪畫包括後現代的文學創作以其最真實的生命熱情噴射和塗抹出來,幻化成一處彌散著幻覺和想象力極致的投射和體驗,妖豔並且滿載了誘惑。
4.東村造物主的角色原型,是AndyWarhol。他的幽靈,已經在整個紐約的空氣中飄來飄去。1987年他的去世,並不亞于那年的紐約股市崩盤,宣告了東村藝術場景的瓦解。而Warhol的徒子徒孫們,也在幾年內以新幾何圖形派的風格,使更廣闊的藝術世界爲之著迷。Warhol的工作室進行的先鋒藝術試驗,以及“每個人都會成爲15分鍾名人”的觀念,影響並且鼓舞了幾個時代。
5.位于紐約西側的格林威治,又名西村,如果東村給人頹廢後現代的多元文化風格,那西村就是近于上城的優美簡適,起碼白天的西村給人這樣的感覺:綠色的林蔭大道,兩旁小小的精致店家,細巧的商品,遊哉遊哉享受風情的異性或同性情侶。兼容並蓄的曼哈頓對他們是溫暖而友善的,而在西村遊蕩,就好比在自家的後院散步,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必害羞,因爲在這裏,他們是被祝福的。雖然白天的西村如此的詩情畫意,不過一入夜溫溫爾雅就轉成了熾烈的熱情,夜晚的西村更是狂野的,到處是徹夜狂歡和迷亂,充滿著無盡可能。今日的西村與昨日相比,大有迪斯尼化了的味道,到處是對另類和不知無力嘗試又充滿好奇的中産階級遊客。不論怎樣,西村仍然引人入勝。音樂場景——爵士和搖滾——仍是西村不可或缺的因素。除了搖滾演出酒吧,SweetBazil,TheBlueNote,TheVillageVanguard已成經典的爵士俱樂部,舊書店、舊唱片店、舊衣飾店仍讓人享受小而親切的舊日風格,是村中的另一著名特色。更有Angelica,FilmForum,CinemaVillage等小影院專放藝術電影、外國電影、老電影回顧,是除了校園影院之外,在美國能看到非好萊塢電影最集中的地方。
6.隨著文化藝術在這裏的蓬勃發展,整個格林威治村逐漸變爲“局外人”的娛樂中心,也因此成爲房地産商的金礦,奢華公寓快速增多,富足的中産階級競相遷入,房租不斷上漲,付不起租金的藝術家只能另找便宜去處。于是他們向南遷往Soho,原先廢棄的廠房被改造成前衛藝術家的工作室,然而“因藝術開始,因商業結束”的曆史繼續上演,Soho很快成爲過度繁華之地,藝術的活力與純度蕩然無存,九十年代更是蛻變爲高級旅遊點,藝術家們只能再次打包走人,離Soho不遠的翠貝卡區成了藝術家的新聚居地——街道老舊的倉庫舊樓租金低廉,經濟實力菲薄的新興藝術家尚能承受。藝術區一旦形成,房租就上漲,這一商業規律始終左右著藝術家村落的生命周期,今天,曼哈頓河對岸的布魯克林區正在取而代之成爲新一代藝術家村落。
CBGB和朋克狂潮
1.朋克一出現就毫不掩飾自己顛覆者的姿態,簡單卻態度堅決,粗暴卻憤懑有理,不只是一個主旋律和三個和弦,朋克早已經超過了音樂範圍,成爲一種反文化的文化。
2.提到紐約就不能不說那間著名的俱樂部,美國Punk運動的發祥地,老板HillyKristal在1973年給他的俱樂部起了一個又怪又長的名字:CountryBlueGrassBlues&OtherMusicforUrbanGourmets,都是Kristal喜歡的那種非主流民歌簡稱CBGB。那是一間幾乎沒有任何裝飾的酒吧,狹小的空間使得幾十個人便顯得很擁擠不堪,牆壁四周都是滿滿的塗鴉,而這裏的音樂風格卻和原來的名稱大相徑庭。由于各界名流的聚集,使得這間表面上看起來並不起眼的小店頓時名聲大振。
3.七十年代中期美國的搖滾樂發展到了高峰,樂隊的技術越來越複雜,但原創性卻越來越差,但是Kristal只喜歡原唱,他給CBGB制定了一個規矩:只准唱自己的歌。這個規定嚇跑了講究技術的軟性搖滾樂隊,卻爲他帶來了一支風格暴躁陰郁的樂隊——Television。不久,TalkingHeads也成了這裏的駐場樂隊。
4。1975年,CBGB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個名叫PattiSmith的女詩人帶著自己臨時組建的樂隊來這裏演出,並意外地受到酒鬼聽衆們的歡迎。這個Smith聲音喑啞,臉上總是充滿了憤怒。她寫的詩歌也是這樣,除了控訴就是死亡。在她之後,又有一支更加暴力的四人樂隊Ramones出現在CBGB的舞台上。這四個小夥子身穿清一色的黑皮夾克,頭發完全不梳,所有歌曲都不到兩分鍾長,而且每首歌最多使用3個和弦。雖然他們每場演出都是二十來分鍾,但音量極大,而且全是噪音,足以讓台下那些對社會不滿的混混聽衆們滿意。
5.當然還有NewYorkDolls和IggyPop,搖滾樂是在這裏完成了從新浪潮到朋克的轉變,1975年7月在這裏舉行了“全世界最佳未簽約樂隊音樂節”(TheWorld'sBestUnsignedBands),使得CBGB成爲了當時紐約最時髦的搖滾俱樂部。CBGB,這裏就是朋克革命的根據地,早期朋克們就在這裏起義,打響了造反的第一槍,改變著世界搖滾史的航道。
6.MalcolmMclaren作爲早期NewYorkDolls的經濟人,按照自己在CBGB看到的景象爲模板,回到倫敦拷貝出了SexPistols樂隊。CBGB,這裏才是朋克革命的根據地,早期朋克們就在這裏起義,打響了造反的第一槍,改變著世界搖滾史的航道。
7.現在的CBGB卻要關門了,甚至有在華盛頓廣場集結的“保C”朋克音樂會,老板HillyKristal甚至公開表示希望紐約市政府攙和進來,他希望政府會把CBGB定爲值得保留的曆史遺迹,因爲這樣可以申請到一筆“曆史遺物保護基金”。真的是錢的問題麽?在一旁,卻是GreenDay等流行朋克成百上千萬的唱片銷量。
ChelseaHotel朝聖
1.ChelseaHotel是最爲著名的搖滾聖地,1884年建造的時候成爲了當時曼哈頓最高的建築,1959年,垮掉派代表人物WilliamsBurroughs曾在這裏寫下了著名的《NakedLunch》,ArthurC.Clarke創作了電影劇本《2001:ASpaceOdyssey》。六十年代以後ChelseaHotel吸引了無數知識派搖滾音樂家入住,從JoniMitchell的歌曲《ChelseaMorning》到JonBonJovi的《MidnightInChelsea》,在這裏上演著一幕幕搖滾傳奇。
在LeonardCohen的歌曲《ChelseaHotelNO.2》中描寫了他與JanisJoplin相遇的故事。LouReed在他的歌曲《ChelseaGirls》裏面提到“Room506,It'sEnoughToMakeYouSick”,而在RoomA17,另一位房客正在創作一首歌曲獻給他的前妻“Sad-EyedLadyOfTheLowlands”,他就是BobDylan。
2.在Chelsea發生的最爲震驚的事件是在1978年的10月12日,英國Punk樂隊性手槍的貝司手SidVicious在Room100醒來時,發現他的美國女友NancySpungen被人用刀殺死在浴室裏,而他自己被控謀殺,保釋之後不久便死于吸毒過量,使得這一切成爲千古之迷,而發生凶殺房間裏不停地傳出滴水聲,使得後來住在這間房間裏的客人不寒而栗,最後飯店經理不得不把房間的牆壁和另一個房間打通。
3.進入九十年代之後,ChelseaHotel仍然吸引大批的音樂家和朝聖者們,RedHotChiliPepers和Madonna都到這裏來拍攝音樂錄象片,特別是一些年輕的樂隊,都想在這裏獲得創作靈感和繼承搖滾前輩們的傳統。
4.LouReed在紐約先鋒文化和先鋒藝術領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LouReed的很多作品都和紐約有關系,在早期VelvetUnderground的歌曲《IAmWaitingForMyMan》當中描寫他手中握著26美金,站在Harlem黑人區的街上等待毒販子的情形,1972年的個人作品《WalkOnTheWildSide》中描寫他在ChelseaHotel與波譜藝術家AndyWarhol在一起時見到的形形色色的人,1989年,他又成功地推出了一張以NewYork命名的專輯。
5.在離開紐約之前,還有一個地方一定要去看一眼,那是一座十九世紀末的建築Dakota,它曾經見證了搖滾樂曆史上最驚人的一幕,1980年12月8日深夜,從錄音棚回來的JohnLennon被一名等待在公寓門口的歌迷槍殺。對面的中央公園裏有專門爲紀念Lennon而建的永遠的草莓地StrwberryFields。
塗鴉和Hip-Hop
1.在整個八十年代,和裏根政府保守主義相對立的是,大膽的美國年輕人向全世界傳播虛無主義的朋克,以及剛剛冒頭的Hip-Hop音樂、塗鴉藝術的狂放魅力、新表現主義繪畫的偶然性、勇敢的表演藝術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政治妄想。
2.那個年代,豪華轎車在畫廊外喘息,而這些畫廊通常位于肮髒的街區,象征了金錢和下層階級相結合的浪漫色彩。艾滋病、對時尚的厭倦、房地産投機,以及急速發展的蘇荷區交織在一起。藝術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堡說:“它與紐約喧囂放肆的風格相對應,是一種亂塗亂畫,色彩豐滿,節奏斷裂,筆觸,刀痕,指印或汙漬的大雜燴。”
3.紐約吸收著各種類型的文化,也吸引著各種膚色的人,但同時也滋生著種族主義,絕大部分的黑人在這裏受著不公平的待遇,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層,蒙受著白人最不屑的眼神。憑借著黑人對節奏的敏感,他們創造了Hip-Hop,這類音樂采用強勁的節奏發泄著對現實的不滿,大量的俚語表示著對社會的鄙夷,此類的音樂類型不是消遣而是一種捍衛自我尊嚴的武器。
4.在繁華城市暗面,邊緣少年在街頭遊蕩,暴力,夢想,貧窮,毒品,墮落,槍聲……規矩少年成長爲有破壞力的成人,街道成爲“犯罪的搖籃”,非法誘惑的溫床,貧民區苦難的鑰匙。門窗破舊,油漆剝落,冰冷如鐵,他們必須跳舞禦寒。
5.窮困黑人街區,Rap,是音響背景下,非印刷的節奏性口語。Rap是大衆的詩歌。《60分鍾》做過這樣一個報道,介紹舊金山一少年問題中心用Rap風格的詩歌比賽,以感化和改造物質、精神雙雙苦悶的少年們。詩歌賽會上的句子,簡單,口語,個人化,不繁複,當然,也無精雕和“深刻”。而在夠段數的詩人那裏,比如在紐約東村,十年功夫盛行起一種“Nuyorican”,詩人們大吼自己的作品,握著麥克風,吼著,隨著情緒晃著肢體。1999年四月舉行的“全美詩歌月”盛會留下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未來新世紀帶給語言什麽東西……
6.霹雳舞與街頭籃球的競賽場地也需要DJ的現場伴奏與塗鴉裝飾。“所有這一切都是黑人生存,聚合的需要”。被譽爲嘻哈音樂教父的AfrikaBambaataa說:“這些東西存在的目的不是破壞,而是黑人爲了使自己變得積極,從生活中尋找意義。”布魯克林與紐約布朗克斯區的Hip-Hop音樂與塗鴉的流行並行交融,街頭塗鴉的警句和俚語中尋找歌詞靈感,在街舞的節奏中揮霍青春。
7.狂野風格的畫作幾乎和工間舞、說唱樂這一黑人的舞蹈和音樂同時出現。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被稱作“Hip-Hop”的亞文化圈。正如塗鴉藝術家用自己的“標志”席卷所有地鐵列車一樣,說唱音樂人將便攜式音響開到震耳欲聾的音量,帶上街頭、公園、遊樂場。如同塗鴉的畫一樣,說唱樂也是一種熱情洋溢的、類型化的自我吹噓的方式,歌手的名字也像咒語般的被反複念叨著。
8.1973年,塗鴉藝術第一次得以展出,作品是從地鐵上的“塗鴉”圖案轉換到畫布上的東西。到1970年代後期,塗鴉繪畫成爲紐約下東城美術館裏的“常客”,越來越多的塗鴉藝術家集結地也建立起來,有些畫廊開始專門展示塗鴉藝術家的作品,塗鴉藝術從“地下”開始轉向“地上”。到1980年代前半期,離開街頭的塗鴉繪畫已成爲紐約畫派最流行的一種繪畫風格,也成了當時藝術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紐約東村所強調的朋克精神與塗鴉的精神內涵相符,東村因此成爲塗鴉藝術家聚居的大本營。“長久以來,美國就一直企圖以空白的高牆遮蔽它孩子的雙眼,這些汙染心靈的障礙物不斷地在重複,我們從來不會知曉後面發生的一切,除了這樣一個事實——你們,而非我們在掌控這個世界。”其實早在30年前,“垮掉一代”的領路人諾曼·梅勒就在《塗鴉信仰》中寫道:“現在是該我們奪回這個權力的時候了。”
卡爾維諾在《隱形城市》中說:“城市,如同夢想,被欲望和恐懼構築。”紐約,時代廣場燈火輝煌,格林威治村綠樹成蔭,自由女神和第五大道,百老彙和唐人街。明亮摩登的大道與充滿罪惡的窮街陋巷,摩天大樓與隱秘街角,氣宇軒昂的金融大亨和面色蒼白的吸毒少年共同造就了多元化的紐約。人群稠密的世俗和藝術中的夢幻,華麗易碎的幻夢,獨特景象、語言、情緒、種族關系,最終能成爲所有人群中的任何東西,一個精神上的豐饒角落或者熔爐,形形色色的人間喜劇、人間悲劇、人間雜劇和人間鬧劇同時在這個以複雜的、動態的鋼筋水泥爲熒幕的城市同時上演著……
最新资讯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由网友经社区和论坛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一些文章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