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天下母親的一封信---關於教育孩子
一次,楊瀾採訪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崔琦談到自己出生在河南農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衣民,但是他媽媽頗有遠見,咬緊牙關省吃儉用,在崔琦12歲那年將他送出村,出外讀書。這一走,造成了崔琦與父母的永別。後來他到香港、美國,成了世界名人。談到這裡,楊瀾問崔琦:“你12歲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讀書,結果會怎麼樣?”看到這裡,我猜想:崔琦一定會這樣回答:“我永遠成不了名,也許現在還在河南農村種地。” 可是錯了!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崔琦後悔得流下了眼淚。至仁至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在崔琦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崔琦的母親如聽到這句話可以含笑九泉。
母親為了孩子的教育,想盡了辦法,操碎了心。孟母三遷,為了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惜舉家遷移,其用心可謂良苦。今天的母親們在教育孩子方面與之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幼兒園開始,就帶著孩子在各種興趣班之間奔波,學鋼琴,學書法,學韻語,學奧數,學英語,學游泳,學繪畫……而無論學什麼,都要大人陪著,母親就是這陪讀一族的主力。這時無論是城市裡的高級知識分子,還是農村“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婦,都表現出了相當的勇氣和毅力,有的放棄高薪做起了專職媽媽;有的在學區附近賃房而居;有的變賣家產,只為湊齊學費;有的自己去學習各種育儿知識……母親的努力不斷結出碩果,少年大學生,少年作家,國際奧林匹數學、物理、化學競賽的狀元,少年吉尼斯記錄的挑戰者……越來越多的光環罩在了越來越小的孩子們身上。
相對於母親們殫精竭慮,煞費苦心是孩子們在母親越來越高的要求面前的沉默和反抗。據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六十多的孩子把自己最不喜歡的人列為父母。孩子們有事需要交流時,父母只是他們第四位告知夥伴。不堪重負的孩子們選擇了許多極端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我相信每一位母親都愛自己的孩子,她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地成長為一個有利於家國的棟樑,不會有一位母親培養孩子的目的出於讓他走向毀滅,也不會有一位母親會預見到自己有一天會被自己的孩子奪去生命。母親義無返顧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她們省吃儉用把最好的留給孩子,給他最好的營養,讓他受到最好的教育,為了督促孩子的學習她們想盡了一切辦法,孩子的成功讓她們的心靈得到了莫大的滿足,在孩子的成長中她們無私地奉獻著自己。正是由於這種盲目的愛,讓她們無視孩子的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錯誤地認為孩子只有成名,成材,成為受人矚目的對象才不負她們的苦心孤詣,而卻忽視了教育的根本。匯賢雅國學堂提示,以下問題,希望家長們重視和理解:
一、究竟應該教給孩子什麼?
確定學什麼,要根據一個重要的原理—比較價值原理。大教育家斯賓塞精闢指出:”最重要的問題並不在於這個知識有無價值,而在於它的比較價值.”知識有比較價值,所學的任何一門科目都或多或少的有其比較價值所在.而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應當讓孩子先學什麼,後學什麼,著重學什麼…對此應該慎之又慎,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有最大效果的學問上.也就是說,不能滿足於有點價值,而應該追求最大價值—-一輩子受用!
二、什麼是國學教育?
國學教育就是讓孩子在大腦發育最迅速的年齡階段,通過接觸代表人類最高、智慧的中國傳統文化,開發其高度智力,培養其健全人格,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堅實基礎的一種教育方法.匯賢雅國學堂認為,國學經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是被歷史證明最有價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大學> > .<<中庸> > .<<論語> > .<<孟子> > .<<老子> > .<<易經> > 等重要著作.
三、兒童必讀的國學經典
<<弟子規> > —系統化的“行為守則”是一整套的系統化的“行為守則”。 <<弟子規> > 教育小朋友懂得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尊敬師長,和別人平等相處,懂禮貌,講信用等等,而這些是一個人和社會接軌的通行證,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礎。
<<千字文> > —童蒙識字教材首選。
有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編成的一篇韻文,是最好的童蒙識字教材.熔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知識於一爐.學完<<千字文> > ,孩子可以輕鬆開始閱讀,及早養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及探究式學習習慣。
<<論語> > —中國人的“聖經”。
自古以來就有”半部<<論語> > 治天下”的讚譽.它形像生動地教會我們人生永恆的法則,從小熟讀<<論語> > 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個人無論是經商,從政,還是企業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識人,選擇朋友等等,都能從<<論語> > 中得出巨大的啟發.
<<大學> > —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
孫中山先生稱這本書是“中國人獨有之寶貝”是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讀<<大學> > 可以培養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小就建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格局.
<<中庸> > —“和諧”人生的指南。
“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恆不變.所以, <<中庸> > 說的就是永恆不變的和諧之道.學了<<中庸> > 能夠開發領導潛能,培養處理人際關係的智慧,成為一個高EQ(情商)素養的人才.
<<老子> > —中國人的智謀奇書。
眾 所周知<<孫子兵法> > 就是出自<<老子> > 的思想. <<老子> > 的智慧可以運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例如,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就將<<老子> > 的思想運用到研究領域;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則運用<<老子> > ,從小熟讀<<老子> > .領悟<<老子> > ,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而不凡.
四、諾貝爾獎得主與經典
——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湯川秀樹
楊振寧說:”我之懷疑奇遇不滅定律,這和我在西南聯大讀<<易經> > 心得有關.<<易經> > 中既有陰陽相似道理,又有陰陽相消長或陰盛陽衰,陽盛陰衰,剝久必復,否極泰來的道理.” 楊父很早就發現楊振寧在數理上”有異秉”.睿智的父親並沒強化,發展其子天分,而請清華大學國文教師教他國粹.初中兩個假期,振寧背會<<孟子> > .他形容古典文化對他人格形成,思維方法及科學研究”如陽光和水”一樣重要.
李政道是從周敦頤<<太極圖> > 中萌生靈感:”中國傳統文化給了我深刻的思想啟迪.形象動蕩的太極圖,深深表達了宇宙星雲至電子質子的一切形成.”
丁肇中在傳統文化教育下長大.他說:”<<大學> > 的格物致知精神使我成就大業.”他希望中國下一代對格物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試驗精神真正融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匯賢雅國學堂在多年國學教育過程中,也接觸了多位從傳統文化中受益的名人和大家。
日 本湯川秀樹的母親是中國人.他啟蒙於<<論語> > ,<<孟子> > ,<<老子> > ,<<莊子> > .他最愛<<莊子> > 是應為<<莊子> > 使他開竅.”一天,我正在思考基本粒子時,忽然想起,莊子一段話,”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遇於混沌之地……”,`倏`與`忽`如兩個粒子相遇與混沌之地,是粒子對撞嗎?`混沌`是更基本的粒子構造嗎?由是,<<莊子> > 確定了湯川秀樹的”介子”理論.
五、經典造就財富人生–李嘉誠,吳任寶,張瑞敏
華人首富–李嘉誠
李嘉誠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三歲就能詠<<三字經> > .<<千家詩>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正是在這些童蒙讀物中,開始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五歲入小學,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子曰詩云.<<詩經> > .<<老子> > .<<莊子> > .<<離騷> > 伴隨他一生.打下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李嘉誠感嘆:”少年時期學到的知識彌足珍貴,它令我終身受益.”
華西村—吳任寶
一介農民,能在政治風浪中,憑藉超凡的政治智慧,以及近乎與生俱來的企業家天分,歷數十年而不倒,將紅旗從政治掛帥的時代,打到經濟掛帥的時代,且為華西奪得”天下第一村”的美譽,入選'中共建黨80週年八十人”,只是時讀時輟念了三年私塾,血脈中流淌著”六經”,印象最深的是< <三字經> > ,譬如”子不教,父之過”….他那源於傳統的儒家文化道德觀帶領著華西人創造了奇蹟.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
“我最喜歡三本書:<<老子> > .<<論語> > .<<孫子兵法> > ” 張瑞敏說自己最喜歡讀的是老子的<<道德經> > ,也喜歡自覺的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運用於經營之道.”<<老子> > 幫助我確立企業經營發展的大局觀;<<孟子> > 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分,勇於進取,剛健有為的浩然正氣;<<孫子> > 幫助我形成具體的管理方法和企業競爭謀略.”他曾老老實實地透漏自己的雄心:日本式管理(團對意識和吃苦精神)+美國式管理(個性舒展和創新競爭)+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精髓=海爾管理模式.歸根到底,我們要造中國自己的品牌.”
六、毛澤東的智慧與`四書五經`
江河不擇細流.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上一位前無古人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其關鍵就在於他首先是一位大學問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除了得益於當時已經譯成中文的部分馬列原著和豐富的社會實踐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其最基本的思想觀點和方式方法大部分均可在中國優秀文化典籍中找到出.他評<<三國> > .批<<水滸> > .熟讀<<資治通鑑> > .精研<<紅樓夢> > .圈閱<<二十五史> > 翻檢”諸子百家”.特別是對於被稱為儒家經典的”四書”(即<<大學> > .<<中庸> > .<<論語> > .<<孟子> > )和”五經”(即<<詩經> > .<<周易> > .<<尚書> > .<<禮記> > .<<春秋> > )的學習和研究,運用與繼承,無疑對他領袖思想的最終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1,實踐論”得出於<<禮記.學問> >
2,群眾路線”得出於孟子的”國人學”
3,為人民服務”緣出<<禮記>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思考:毛澤東對”四書五經”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可以說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在他筆下,經典充滿了”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儘管他後來出於種種政治因素對孔孟之道和儒家文化大加撻伐,但如果把”四書五經”的優秀典籍的影響抽取出來,毛澤東思想肯定是不完整的.毛澤東尚且如此,是到了我們拋棄迷信和盲從,用自己的頭腦去反思孕育了數千年華夏文明的中國文化的經典的時候了!從這些中外名人早年所接受的教育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人若能在孩童時期就汲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早早培育起自學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
七、抓住教育的敏感期
孩子的大腦發育理論,孩子的智力和性格在0-3歲完成60%,3-6歲完80%,6-8歲完成90%,8歲以後的發展則漸趨緩慢,到了13歲以後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敏感期就結束了.那麼我們就應該抓住孩子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敏感期.4-13歲這一階段的兒童,因其知識未開,理解能力薄弱,然也因其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純淨,正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匯賢雅國學經過多年總結髮現,這段時期應把握其記憶的特長善加教育。古聖先賢們高瞻遠矚,不約而同地選擇四書五經及老莊等經典為主要教材,教導兒童熟讀,進而達到背誦.如此充分發揮其記憶力好的特長,學習最有價值的經典,使其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潛移默化其氣質,經典的價值亦將伴隨其人生經驗成長.能扶持他克服人生逆境難題,養成閱讀古文能力.此種終生受益的教育,在童蒙學習經典階段中種下根苗.十年易過,終身難得,且莫等閒錯過了.
八、匯賢雅國學的主張:
學習國學的方法可以很簡單,只要父母有耐心,與老師配合,利用好孩子的業餘時間,帶孩子走入少兒國學班.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學習,他們自然就會背誦,通過老師循循善誘的講解,理解其中含義。少兒國學教育總括只有兩個重點,一,從教材說,自小就讓他接觸”最有價值的書”.”永恆的書“只要有價值不管艱深不艱深.二.從教法說,就是讓他對經典產生興趣,通過背誦記住原文,通過學習理解內涵,再運用於現實生活,也就是匯賢雅國學的理念:學習經典、啟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經典的學習,讓孩子一輩子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