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生就业能力差距到底在哪里?
美国青少年的课外活动还受到美国大学录取标准的影响。美国大学很重视学生课堂以外的表现,这些内容常常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主要考察大学申请者在社区服务方面的创造精神。例如一位大学申请咨询专家建议,上完高一要去当实习生,一年至少当100个小时的志愿者,最好在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或博物馆工作,如果这还不够,就要到墨西哥或亚洲长途旅行。假如在课余时间以及暑假建立的社会实践履历仍不足以打动申请者理想中的大学,这就相当于高考落榜,于是就引出“空缺年”(GAP year)的概念。所谓“空缺年”,就是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打一年义工,到贫困社区志愿服务,或者到国外旅行考察,开阔眼界,使自己变的更有竞争力。
关注我们:
通过对中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中国青少年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训练熟练,但是创新和实践能力不够,而美国青少年的特点则与之相反,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有待提升。中国青少年多年的课外活动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的延续,这固然加深了他们对于书本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但也导致他们过于看重书本知识,没有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对于他们而言学习就是记忆,体会不到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乐趣,在课外活动中也是如此。所以,与美国同龄人相比,中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竞争无处不在,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学习主动性不够的人是难以在社会立足的。
阅读最多
最新资讯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由网友经社区和论坛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一些文章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