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小學教育考察散記

英國中小學教育考察散記

                                                        

   
2004年6月27日至7月8日,應英國斯德克港市教育局邀請,由中央教科所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中小學科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組組織的中國中小學科技教育考察團一行7人,由我市教育局基教處王誌恒老師帶隊赴英國進行了為期十二天的考察。考察團行程匆匆,足跡所及曼徹斯特、切斯特、謝菲爾德、倫敦等城市,訪問了斯托克港市教育局,深入到中小學課堂觀摩,與英國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參觀了一些城市博物館,瀏覽了英國城鄉市容。雖然飲食不適,旅程勞頓,但大家感覺收獲頗豐,感觸良多。現將主要觀感整理如下,與大家交流。
一、管理理念獨特,教育經費充足,教學資源豐富。
英國是實行地方分權制教育管理制度的國家。長期以來,英國教育行政的最大特點就是中央、地方、教師以及民間團體之間形成所謂的“夥伴”關系,也即學者所謂之的“地方管理的國家制度。”從80年代中期開始,特別是《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以來,教育管理體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中央政府對教育的管理和控制得以加強,學校辦學的自主權擴大,地方教育當局權力加以調整,但它仍負有從總體上負責協調本地區教育的管理,促進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職責,具體來說,主要職責有以下方面:為本地區的學校制訂目標,對學校系統進行監督、評價和指導;維持部分教育經費的分配與控制;管理規劃本地區的繼續教育。要了解英國的教育,在不了解其特殊的教育管理體制和學制情況下是不可能的。所以在6月29日考察團拜會斯托克港教育局時,負責接待的Ed Bluntell局長先生首先向我們介紹了英國中小學教育體系,使我們考察團成員有了額外的收獲。斯托克港市全地區有30萬人口,設有14所中學,100所小學,下有2萬名教師,7000名行政和後勤人員,是該地區最大的雇主,最大的地主。局長Ed Bluntell先生和教育督察Bob Phillips先生在介紹中多次強調,教育局的工作就是為地區服務,對轄區內學校進行監管,但功能主要是提供服務,然後進行管理,服務對象包括從學前教育到中學的各層次教育機構。監管和服務兩者常發生沖突,但他們和學校校長的關系處理得相當不錯。督察的責任主要是關註薄弱的學校,指導學校達到國家頒布的教學大綱規定的目標。教學大綱對每一門課程涵蓋的目標、內容、進程都作了規定(督察先生認為目標太嚴、太細了)。中央政府給地方教育局設定教育質量指標,地方教育又給學校設定指標,因此學校有很多文件。以中央政府文件為基礎,地方教育局和學校協商,又設定學校的目標、框架,學校依此制定發展計劃,教育局監督其實施。教育局和督察就要看中央政府給了錢,學校創造的附加價值有多少。教育局每年對學校進行一次評估,通過打分劃“令人滿意、比較滿意、有很大缺陷、關閉”等等第。學校每五年接受全國教育質量督查委員會的督查,由來自外地區的督察員10-12人花一周時間對學校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評估,內容涉及學生在全國會考中的成績、進步表現、出勤率、開除率、教學質量、學生質量、學校管理能力(包括財務管理能力)。這樣監管系統比較有效。<-{YBD_NEWPAGE}->
除了上面提及的幫助學校落實國家教學大綱規定的目標、提供各種教學策略外,教育局還提供其他各種服務,比如教師進修等等。政府撥款給學校,學校向教育局購買服務,這樣錢又回來了。從剛出大學校門的新教師到校長,教育局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一系列服務。Bob Phillips先生非常自豪,他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有影響力,與學校的關系處理得很好;不像有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與學校處理不當,導致學校不向他購買服務這樣的尷尬局面出現。
看來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教育經費都是基層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關註的事情。如前所述斯托克港這樣教育規模的地區,每年預算的教育經費達14000萬英鎊之巨。學校經費取決於學生人數,政府規定的經費標準是每生每年2700英鎊。我們所訪問的斯托克港中學有1100名學生,政府每年下撥經費300萬英鎊,經校長爭取可達350萬英鎊。但局長還是覺得經費緊張,他得不斷地與本地的市議會爭論,向他們灌施“教育是第一位的”,跟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打交道,爭論的要點是給的錢太少,做的事又太多。給的錢多了,能聘請教育專家給學校指導,聘任發展高水平的校長,學校校長是最難做的工作之一。
在我們看來,在英國這樣有著重視教育的傳統、把教育當作國民福利之一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教育經費是相當充裕的。但給我們感觸很深的是學校並沒有豪華、新穎的建築,學校建築設施簡樸、實用,相反教學設備齊全,特別是教師、學生教與學需要的資源豐富。正如為我們這次考察做聯絡、翻譯工作的高先生介紹的,英國的孩子上學只需帶一個書包和鉛筆盒,其余用品都由學校提供。我們訪問的聖天主教菲利浦小學,處於貧窮地區,只有100名學生,但學生的學習材料資源非常豐富,各個教室四周墻壁布置著學生的各種作品,櫥櫃裏塞滿了圖書等各種物品。學生制作臉譜時,教室一角備有各種規格的彩色紙張,任學生各取所需,操作室內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使用烤箱烤制著蛋糕。完善的設施設備、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的潛能開發、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YBD_NEWPAGE}->
二、重視科學和技術教育,教學方式生動活潑。
二戰以來,以《1944年教育法》和《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頒布和實施為標誌,英國教育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改革。前者構成了戰後英國教育制度的法律基礎,對50年代以來英國教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後者則是英國教育制度新的立法依據,為90年代和進入21世紀的英國教育勾畫出了新的藍圖與框架,也表明了英國教育的總體發展趨勢。《1988年教育改革法》最引人註目的改革措施是推行國家統一課程(national curriculum)。該法規定:在義務教育期間,學生必須學習國家統一課程,包括10門基礎學科,即數學、英語、科學、歷史、地理、技術學、音樂、藝術、體育和現代外語,其中數學、英語、科學為核心學科。此外,該法還規定為每門國家課程制定統一的成績目標和教學大綱,並在7、11、14和16歲時分別對學生進行全國性評估,包括國家規定的考試。
從內容上看,《1988年教育改革法》把科學與英語和數學並列,作為三門核心學科之一,同時將技術作為基礎學科之一。這種做法突出了科學和技術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學中的地位,也表明英國對中小學生所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素質有了新的認識。這次課程改革要求把科學當作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使學生具備較為完整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這將有助於改變長期以來英國中小學生科學素養較差的狀況。技術課的開設則更顯出新的課程的獨特之處。這一課程既強調知識的傳授,又註重實際技能的掌握,特別是社會發展所需的如信息技術、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能源和環境方面的技術和手段等,這對於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後的發展,無疑是有幫助的。把科學和技術課程列為必修學科是他們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也順應了時代的要求。
中小學的科學和技術教育是我們這次考察的重點。斯托克港教育局特別是Bob Phillips先生對我們的來訪特別重視。接待我們的中小學對接待又作了詳細的安排,為此特地設計了考察的內容和時間安排表,並都打印制作成折頁分發給我們。
我們參觀的斯托克港中學曾是全英第一所文法學校,建於14世紀,現今使用的校舍建於1953-1957年,學生人數1100人,招收11-16歲各社會層次的學生。7年前,David Wotton校長按管該校時學校在當地排名較差,現已成為最好的學校之一。上月他剛到倫敦從教育部長手中接受教育成就獎。學校安排我們觀摩了六堂課,涉及科學和信息技術。我們參觀的聖天主教菲利浦小學,是該市最小的學校之一,位於相對貧窮的地區,只有100名學生,設3個學前班,3個小學班。這3個小學班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相當於中國的復式教學班。據督察介紹,經校長的努力,該校英語、數學、科學三門核心課程在7歲、11歲兩年齡段的全國會考試中成績優異。兩所學校的校長、老師對中國考察團的到來都表現得非常熱情、真誠,校長除了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外,還向我們提供了學校的年度課程計劃,展示了學校開發的各種單元的課程內容、全國會考的試卷。我們考察團成員索取時都能滿足,毫不保留。在安排我們進教室觀摩時也表現英國人特有的寬松、隨意、務實,主動提出讓我們聽課時向執教老師提問,允許打斷教師的教學與之探討。執教的老師也非常熱心,在觀摩小學的活動課時,更是任我們在各活動室穿行拍攝。<-{YBD_NEWPAGE}->
除了通過英國國家課程的設置了解科學與技術教育的落實情況,借助這次深入課堂的機會,我們對英國中小學的科技教育更有了感性的體驗。雖然從教育行政領導、學校領導老師的介紹中隨時感到年段性國家會考給他們帶來的壓力,但從教學實際看,並未出現單純註重知識實施,以考試支配和主宰教學的現象,相反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明顯地表現出綜合性、主題探究性傾向,所以教學方式生動活潑,對學生很有吸引力。如在小學的信息課上教低年級學生建立文件夾時,老師提供的文件內容是學生前不久在老師帶領下到附近公園進行科學考察、捕養蝌蚪的一系列圖片,學生操作起來感到親切有趣;繪畫活動組的學生在給世界地圖塗色,借以認識世界各地;畫動物組在翻閱介紹非洲的圖冊,畫的是“非洲動物”主題;制作臉譜的活動更是融合了美術與制作等多種能力,學生或繪或撕、或剪或貼,隨意創作。在中學的信息技術與科學課上,主題探究表現得更加鮮明。在教學學生使用搜索引擎的課上,教師設計了“尋寶”的方式。學生通過設計交通信號燈計算機控制的邏輯流程圖,學習簡單的編程。學習網頁設計時,為學生提供三個客戶,學生從其中選擇一個制作,該內容花三個課時,學生有條不紊地實施,已設計好的文案一邊列有網頁各層次的框架圖,另一邊是附註的具體文字內容,在我們看到的課上學生進入實際制作階段。在認識電池的科學課上,學生正分組實驗,用銅片、鋅片、鐵片等不同的材料做電極,分別插入剖開的橙子內,測量電流,學生繪制的實驗示意圖整潔美觀,隨時將各種數據記入表內。在“展望未來科學”的科學課上,學生們分成合作小組在繪制小報,商討主題,提供材料,劃分版面,各組緊張有序地工作。
雖然國家規定用於作為必修課程的10門基礎學科的教學時間不能少於總課時的70%,國家制定了各年段的課程水平標準,定期舉行7、11、14、16這幾個年齡段的全國統一課程考試,但一方面國家還設計了近百門的選修課,一些技能性課程如美容、泥瓦工、食品、織物等也可以納入初中畢業成績。學生有很大的選擇余地,並且初中畢業成績也不是幾天內進行完畢的。那些學技術、工程的學生也非常受專科學校的歡迎。另一方面,學校也鼓勵教師大膽創新,甘願承擔風險,開展各種教學改革。這些做法對我們開展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式應該是很有啟發的。
三、校外教育基地眾多,校內外合作融洽。
西方發達國家公共博物館、藝術館眾多,免費向公眾開放,這一點大家都有所耳聞。但這次赴英國考察,使我們除了對此有親身感受外,還使我們親眼看到各種博物館、藝術館與中小學的良好合作機制。這次考察中我們就看到以下幾種合作方式:<-{YBD_NEWPAGE}->
(一)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參與學校教學。在古城切斯特參觀羅馬古城時,路過一個博物館,看到幾位老師帶領一群學生在裏面參觀。學生拿著設計好的提綱邊參觀,邊填寫,一會兒集中交流、提問,然後又分頭觀看探究。更令我們這群教師激動的是,走在羅馬人修築的古城墻上時,看到一位青年一副古代羅馬士兵打扮,穿著鐵制盔甲,手持尖刺長槍,喊著口令,身後跟著的一群由學校老師陪伴的三四年級模樣的小學生,非常高興且有力地回應著。經打聽原來他們是在上歷史課,帶隊的青年是當地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他邊帶領學生模仿古羅馬士兵操練邊講述從前在此地發生的歷史事件。
(二)博物館建有學生遊藝室、校外教室。我們本次考察主要落腳點是曼徹斯特,它是英國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就是在此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條鐵路也修築在此。英國人非常註意保留當地的歷史,在曼徹斯特科學與工業博物館,有各個時期的動力機械設施,有世界上第一個火車站的遺址,工業革命時期當地主要產業及工人勞作場景。博物館的主要功能就是傳承歷史與文化,其傳承對象肯定是下一代年輕人。看來博物館的設立者對此功能是非常明了的,博物館入口處的一幢大樓就是學生遊藝樓,幾個樓面專門建有各種專題性中小學生校外教室,學校經預約可以帶學生進這樣的教室學習,由博物館專門安排工作人員當老師介紹演示各種專題的科學知識。學生遊藝室中,各種設施註重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各種科學現象原理獲得感性的認識。我們剛到博物館就看到好幾批學生乘車前來參觀,陪同的除教師外還有家長。
(三)博物館、藝術的工作人員義務為學生講解輔導。我們考察活動的後幾天正逢英國中小學暑期開始,我們在街頭看到一批批的老師帶隊的英國學生。我們在英國國家藝術館逗留不到一小時,走馬觀花,在驚嘆一幅幅名畫的精美之余,我們更感嘆的是,在凡高的《向日葵》等大師作品前,一隊隊英國學生席地而座,他們有的還可能是走路不穩的學前班幼兒,老師陪在一旁,博物館的專家在認真投入地為他們作講解。學生不時舉起小手提問,輪不到他發問手決不放下。此時,我們真羨慕這些孩子,對這些名畫除驚嘆之余說不出所以然來的我們,只悔恨自己英語水平低,否則也可以站在一旁聽上一會兒,甚至多麽希望自己變成其中的一個小朋友,也接受一次藝術啟蒙和享受。聽完專家輔導後,孩子們開始臨摹,雖說筆觸稚嫩,對於經常能免費近距離欣賞世界藝術名作的他們來說,誰能說未來的達芬奇、凡高、塞尚不出自他們之中?
走馬觀花,觀感不免浮光掠影,成文倉促,筆者不能深思,也未能概括考察團成員全部觀點,帶回的許多資料來不及翻譯,但以上觀感如果能對我們的教育改革、特別是新課程的實施、中小學科技及其他學科的改革,提供一點有益的啟示及借鑒,冒著酷暑整理這份材料的筆者也就聊以自慰了。

 

最新资讯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由网友经社区和论坛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一些文章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注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