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vs後天‧是誰在影響孩子學習力?

台灣有一個創造“希望教室”的蘇明進老師,馬來西亞也有兩個年輕的副校長,他們一人畢業於物理系,一人畢業於基因學系,他們都同樣年輕:簡嘉偉28歲,何星倫34歲。他們來到吉膽島一所微型華小,將他們的熱情與活力,傾倒在這座小島上純樸的孩子們身上。他們不僅是學校的行政人員、課室裡的老師,他們還是孩子們學習、仰慕的對象!

基因學是幻化無窮的學科,在遺傳與不遺傳、相互與不相互影響的生物世界裡,自是有一頭栽下去的人。教育下一代也是一份迷人的工作,看幼苗如何經過悉心灌溉長成大樹,同樣可以令人投入一生的心血。

馬大理學院基因學系畢業的何星倫已是碩士畢業,在等待申請前往外國大學繼續鑽研而苦尋不到機會的當兒,他嘗試投入職場。任職銷售而發現不適合後,方始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一個踏實的生活,不想終日為永遠追不到的銷售目標庸庸碌碌,於是毅然申請教師培訓課程走進教育界。

中午的吉膽島是酷熱的,陽光四溢,高腳屋設計的學校辦公室旁是退潮後留下的泥土芳香。兩張年輕副校長的臉龐,為這所小學校帶來一股朝氣。

何星倫原想當科學家,更確切的說,是基因科學家。未走進教育界時,家裡有個當教師的妹妹,聽她 的敘述,對教師一職有“很辛苦,有難度”的刻板印象。這對性格內向、文靜的他而言肯定是個不可能的挑戰,只不過在他進入銷售行業後有了改變,發現教書也是 一份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作,可通過份享和交流學習成長。他在2010年1月毅然踏進教育界。職齡很淺,卻因需要而擔上副校長的行政職。

漁村小,家長對老師很熱情,學生跟老師感情也親。住校的何星倫老是在想要如何協助提昇鄉區孩子的學習條件。這是他在大學實驗室裡鑽研生物基因學時沒有機會思考的事。

何星倫原朝基因學領域發展,到學校教書以後,漸對心理輔導學產生新的興趣。“來到學校以後,看見同一個環境背景下,有些學生課業表現佳,有些卻跟不上,有些不愛讀書,可是卻另有天份,這促使我不停的思考,到底是因為先天基因的影響,還是後天環境的造成,或是相互作用?”

教學的體驗,逐漸觸發啟動了這位年輕的副校長的思維神經。

基因學雖複雜,但可以簡單化。他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出世前潛伏在細胞里的染色體 (Chromosome)早已遺傳了父母的基因,不由得我們選擇,這是老天的恩賜。但出世後我們有權力選擇當個好人,爸媽的好孩子。從此這染色體就不再是 普通的染色體了,因為它能發光發亮。”

雖是不同領域,但他想將之前所學的基因學,讓它跟心理學產生聯結,去探討“一個人的學習表現究竟受遺傳影響大,還是更受後天心理和外在環境左右?”

他不斷在思考,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性格的人,有的外向開朗,有的沉默孤僻,有的衝動魯莽等 等。性格(Character)是先天具備的,但是人格(Personality)卻是後天透過學習形成的,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行為的特有綜合模 式。那麼,DNA的傷害在自然界中隨時都會發生,孩子會不會受後天環境所傷害呢?將來若有機會繼續攻讀博士,這些肯定都會被何星倫列入研究範圍。

生物體具有成千上萬個基因,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速度和模式也會受到成千上萬個因素左右。

“來到漁村,我開始在思考,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只有一套,用在城市的同時也用在鄉村,但為何漁 村小孩所得的知識就是相對有限?感覺就是比不上城市的孩子?這可能是漁村小孩沒有補習班也沒有才藝班,相對的有更多hands-on親自動手的機會,這是 城市孩子所沒有機會學習到的。”城市的孩子除了讀書就是電腦,是兩種不同風貌的學習環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何星倫也是小鎮長大的孩子,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這個“善”,需通過教育誘導始能發揚光大。

他始終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因此,我斗膽的想,世上所謂的壞人只不過是目前還未被教育好的小孩而已。教育乃是教學育人,每堂課都可以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

當初決定當老師時,他曾告訴過自己,知識的傳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要花5至10分鐘在課堂上跟學生談談“如何做個好人”之類的人生價值觀和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只要孩子有一顆踏實善良的心,將來不管他的人生走到哪裡都會成功。”反之,他認為一所沒有注重品德教育的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成功幾率有限。現在,“5分鐘談心”已經變成他走進教室後的一個“習慣”。

他常懷感恩心,感恩父母細心的栽培。“之前所學的基因遺傳原理與觀點,啟發了我對品德教育的一些構想、使命。”

更有趣的是,他無意中發現了小孩在顏色和形狀認知過程中能突破性格和人格的潛能,重新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這也許是小孩先天具備超越自己的天賦吧!我想好好的把這些零零碎碎小小的發現,整合並納入我欲專攻的心理輔導博士研究,希望日後能造福人群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如今能在學校保持教學以及處理繁忙校務的熱忱,對思考和繼續科研的熱情也絲毫不減,對他而言夢想永遠會追求下去。

簡介:
何星倫,34歲,來自霹靂州木歪,馬大基因學系碩士。2010年1月4日加入教職。

競智華小第二副校長簡嘉偉:給孩子一生受用的財富

如果說學生是未經琢磨的鑽石,那麼老師就是雕藝師;不同教育的琢磨方式,學生就會散發不同的光彩。

簡嘉偉老師用的是活潑與愛心教學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灌輸學生知識並不難,難在於塑造學生的品德。品德比知識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及心血去琢磨,除了言教,還要身教,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以栽培出品學兼優的學生。

他說,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學術、運動及品行都很重要。三者以品行為首,品格能決定未來,良好的品德是變換形式的愛心、禮貌與修養,也是生命最貴的財富。

簡嘉偉是半途轉換跑道的老師,他最初的志願是當一名出色的科學家,因此大學選科系時,他不假思索選了物理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參與研究工作。畢業後,他學以致用,投入電子領域。

工作一段日子,常常對一堆機器,日子過得枯燥乏味,對於每天重復的工作感到意興闌珊。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經表姐的介紹下,到檳城檳華小學當臨教。那兒的校長及師長們很熱心、循循善誘,不吝與他分享教學心得。

受到前輩的啟發,加上學生毫無機心,乖巧、聽話,與職場環境上複雜的人際關係有別,他對教育產 生一種微妙的情意結。機器是死的,只要照指示去啟動,就會得到相同的結果;但是學生卻不一樣,就算在課堂上用同一種方式,每個學生吸收的程度不一樣,在學 生身上彰顯的成效也不一樣。

機器的使用只有一種方式,但是教育的方式不能只有一種!適合城市學校的教學法,不一定適合郊區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未必是每位學生考獲全科A,但必然是教出具有品德,不分職業貴賤的孩子,有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從繁華大城走進漁村小島執教……

簡嘉偉經過一年的師訓課程後,被委派到吉膽島。從家鄉檳城背行囊,搭巴士、乘船,一路顛簸,好不容易終於抵達吉膽島。初見學校環境,他感到十分驚訝(帶點興奮),學校是原始木造的,終日“在水上漂”,沒有草原,石灰樁撐沼澤地,這是他不曾接觸過的學校風景。

而從教師的宿舍到辦公室的路程不到30秒,他笑言挺怪的,卻很方便。大部份老師都是居住這裡,每天早上去上班,不需耗時在路途上。由於島上環境不大,學生放學後也會回來學校溫習功課、玩樂。不管上下課,學校都很熱鬧,而他在宿舍休息,也可觀察學生放學後的生活。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這裡沒有任何娛樂,簡嘉偉把時間都耗在工作上。由於競智華小屬於微型小學,教職員不多,所有每位老師都有機會擔任“大將”,負責各自的行政工作。放學後,多數老師會繼續留在學校埋頭苦干,反正宿舍離學校一樓之隔,忙累了就回去休息。

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他來到彈丸般小的吉膽島,他沒有所謂的“環境衝擊”,反而樂在其中!小地方人情味特別濃厚,家長十分信任及尊敬老師,樂意與校方合作,與老師的關係很融洽。每逢過節,一些家長還會烹飪幾道佳餚來請老師們享用呢!

他說,師生感情也因“朝夕相對”而特別深厚,每逢兒童節或教師節,師生都會熱烈地慶祝。最有趣的要數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有別於其他學校,運動會是在晚上舉行,除了該校學生以外,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不約而同來湊熱鬧,參與親子比賽,促進老師、學生與家長的交流。

外表溫文儒雅的簡嘉偉不提倡嚴厲教育,他儘量營造一個快樂的環境,讓學生在無壓力下學習。不過可能是環境關係,這裡的學生的語文能力較弱,尤其是國語和英語。

小部份的學生還未開竅,不瞭解知識的重要性,或因好玩、懶惰而荒廢學業。遇上這樣的學生,簡嘉偉就會很頭痛,但是教育並不應只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這些不愛念書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輔助,引導他們掌握一定的教育基礎,同時避免無心向學的他們誤入歧途。

執起教鞭3年的他對教學也累積了不少心得,小島的教學生涯踏實寫意,不過出城交通不方便,也局限了他追求目標的腳步。他還想繼續深造,帶領小孩追逐未來的目標,也不放慢自己前進的腳步。

簡介:

簡嘉偉,28歲,畢業自理大物理系。目前在校內負責學校的行政事務兼教學活動。除了教書外,也忙於處理學生事務,經常得與學生或家長溝通。認為通過瞭解學生的背景,才能“對症下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最新资讯

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由网友经社区和论坛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一些文章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注明作者。